导语:针对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、安全风险高的问题,华北某供电公司通过无人机 + 机器人协同巡检系统,将线路故障发现时间从 48 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,运维成本降低 40%。
正文:
在 110kV 输电线路走廊,搭载红外热像仪的无人机每 2 小时完成一次全面巡检,AI 识别系统自动标记绝缘子破损、导线弧垂异常等隐患。地面机器人同步对杆塔基础进行超声波探伤,检测精度达 0.1mm。运维负责人表示:“系统已累计发现重大隐患 37 处,避免经济损失超 2000 万元。”
技术突破:
系统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电网三维模型,结合气象数据预测设备故障概率。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测试,设备缺陷识别准确率达 99.3%,误报率低于 0.5%。
行业趋势:
国家电网公司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》提出,到 2030 年输电线路智能巡检覆盖率需达 100%。湖北某水电厂通过智能运维系统将检修周期从 6 个月延长至 1 年,设备可用率提升至 99.99%。
社会价值:
在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,智能巡检技术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。2023 年河南暴雨期间,某供电公司通过无人机快速定位倒杆断线点,4 小时内恢复供电,较传统方式缩短 8 小时。
